交易所全攻略 加密貨幣 幣種分析 議題分析

一文看懂 SEI 代幣經濟和 Binance Launchpad 玩法

  • 作者:selao.eth
  • 編譯:DA Trader Association
  • 撰文日期:2023 / 08 / 11

Fig 1. SEI NETWORK

前言 Intro

區塊鏈技術及生態的創新、提供開發者 & 使用者在區塊鏈的應用上,提供不管投資、革新的機會,而 Layer 1 的話題從 21 年的公鏈戰爭至今,似乎已經滅火許久,區塊鏈的用戶漸漸跑到 Layer 2 抑或是 側鏈 去做交互使用,原因包含著:

  • Layer 1 速度過慢或是捨棄安全性提高交易速度、也有著開發者多數在以太的生態系去做開發等問題 → 而這個問題多數公鏈都在嘗試解決或選擇開發特定 TA 使用的區塊鏈(Ex. 金融、能源等)
  • MEV 問題 → MEV 問題很早就存在於區塊鏈市場,而有一部分的工程師也嘗試以不同機制去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去年 11 月有上線過的 HashFlow 嘗試用 Oracle 跟交易所的同步交易解決(後續要追蹤是否有成效)或是 MEV 的搶跑交易介紹大家可以看看。

再者,關於應用鏈以及 L1 區塊鏈進駐 Cosmos,更深一點來說是用 Cosmos SDK 進行開發,這方面可能也能深入以 ETH 及其 Layer 2 之間的關係,去找尋 Cosmos 生態系以及相關開發原因,目前網路上的說法大部分建立於「中央限價訂單簿(CLOB)DEX構建」 → 以投資者遠離傾向於用代幣激勵方式的 AMM 轉向成熟的 DeFi 生態系統為結論。

但此結論需要時間驗證,也需要投資者們理解技術上的關係


融資資訊

  • 2022/09 5000 萬美元生態基金
  • 2023/04/16 估值為 8 億美元的 3000 萬融資。
  • 生態基金 5000 萬美元融資。
  • 2023/01 MEXC 2000 萬美元專項基金。

先說「價格」結論,此篇文章含有關於幣安此次活動以及 Sei 的技術探討,而單就價格上,個人評斷短期 1-3U 的範圍,若市場有變動可能更高,也不排除類似 APT、SUI 因行銷、公關以及用戶預期上導致的下跌 或是 市場強烈下跌的可能性


Sei(SEI)

Fig 2. Comparing to Other Blockchains

項目簡述 Token Intro

從 Sei Network 部落格文章中可以了解到,首先在定位上,Layer1 公鏈可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例如以太坊、Solana 這樣的通用鏈(也就是大眾常使用的公鏈),另一類是例如 dYdX、Osmosis 等特定於應用程序的鏈(專門交易或是特定功能類別)。而 Sei 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中間地帶,既不是通用鏈也不是特定於應用程序的鏈,而是特定於 DeFi 的 Layer1。

Sei Network 建立 Cosmos 生態上,旨在成為專門用於交易的高速鏈,幫助去中心化交易所更好地運行,進而使新型金融產品(複雜的期貨和期權、現場體育博彩)的出現變得可能。

關於這些敘述,我們可以從後續它的技術層面去驗證跟比較與其他公鏈以及 DeFi 所需去理解。

項目技術 Token Techniques(內容由參考資料進行修剪)

  • Sei 是為加密資產交易而優化的第一層區塊鏈,是一個完全開源的通用區塊鏈。
  • SEI 是項目的原生代幣。 SEI 當前的用例包括:
    • 網絡費用: 在 Sei 區塊鏈上支付交易費用。
    • DPoS 驗證節點: SEI 持有者可選擇將其持有的資產委托給驗證節點,或質押 SEI 來運行自己的驗證節點,以確保網絡安全。
    • 治理: SEI 持有者可參與未來治理。
    • 原生抵押品: SEI 可作為原生資產流動性或在 Sei 上開發應用的抵押品。
    • 收費市場: 用戶可向驗證節點支付小費,以獲得轉賬優先權,並可與委托給該驗證節點的用戶分享。
    • 交易費用: SEI 可用作基於 Sei 區塊鏈構建的交易所的交易費用。
  • 項目由以下部分組成:
    • Twin Turbo 雙渦輪增壓共識: 「Sei 實現了 400 毫秒的終結時間(比 Solana 和其他高性能區塊鏈快 10 倍)。」 為便於更好的理解共識機制,我們需要了解傳統的區塊生成模式。 區塊的生成是由驗證者通過打包自己記憶體池裡的交易並通過全網達成共識實現的,每個網路驗證者都有一個自己的記憶體交易池,簡稱 mempool。 當一筆交易發生時,使用者會將與這筆交易相關的資訊提交給一個全節點(全節點也屬於驗證者的),該全節點會把相關資訊傳送給全網其他節點,這個過程就是 gossip。其他節點收到該交易資訊並驗證後,會把這筆交易新增到其 mempool 裡。 Proposer 即構建區塊的人會從自己的 Mempool 裡對交易進行排序,生產區塊,並將該區塊資訊全網廣播,由其他驗證者對該區塊資訊進行驗證。驗證無誤達成共識後,其他驗證者便會接受來自該 Proposer 的全區塊資訊。
Fig 3. Block Proposals with Transaction Identifiers(Traditional Structure)


從上述機制中可以發現存在兩個步驟可能存在優化的空間:

  • 由於每個驗證者都有一個 mempool ,新區塊內的交易資料可能本來就存在於各自的 mempool 中;其他驗證者可以自己生成區塊,而無需等待 Proposer 把詳盡的區塊資料傳送給他們。
  • 區塊的確認需要依次進行區塊提議、驗證者投票、達成共識和廣播區塊這幾個過程。由於上述步驟是序列進行的,沒有辦法進行加速。如果將這幾個步驟並行處理,則可以顯著提高區塊效能。
  • Sei 基於上述兩點在共識層面作出了優化,其將自己的共識機制定義為 Twin-Turbo Consensus,簡單的說就是更智慧的區塊傳播方式以及樂觀區塊生產機制。

Fig 4. Block Proposals with Transaction Identifiers(SEI Structure)


第一個 turbo 需要解決兩個問題

  • 讓每個驗證者的 mempool 儘可能的包含所有的交易資訊。
  • 其他驗證者可以很快速的知道區塊提議者打包的交易資訊。
  • 讓所有的 mempool 都包含所有的交易是很理想的狀態,在現實中很難達成。
  • 因此 Sei 做了補救措施:區塊提議者在 Propose 區塊的時候會將區塊打碎併發送給全網,同時傳送一條區塊內所有交易的 hash。其他驗證者根據該 hash 在自己的 mempool 裡尋找相應的交易,如果缺少一部分交易,則從區塊提議者傳送的區塊碎片裡尋找缺失的部分交易以實現區塊重構,通過這種方式 Sei Network 縮減了其他驗證者同步區塊資訊所需的時間

    第二個 turbo 運用的是樂觀的區塊生成機制
    • 「樂觀」 一次表示的是預設大多數的區塊提議者是不會出錯。
    • 在樂觀的假設下,validator 在進行 prevote 和 precommit 的同時,可以同步處理區塊資料,即先將 proposer 提議的區塊資料寫入快取,如果該區塊被驗證通過則直接匯入快取資料即可,而不需序列等待 prevote 和 precommit 通過。(其實就是先準備好,不用等驗證好再去執行驗證,先相信驗證者是對的
  • Sei Network 通過上述 Twin-Turbo Consensus 實現了降低交易延遲,提高區塊鏈效能的作用。
Fig 5. Block Processing with example times (a) Block Processing after Precommit (b) Optimistic Block Processing



交易並行化
: Sei 通過並行化實現了每秒 20,000 筆訂單。這使得 Sei 可以同時處理獨立的交易,從而降低用戶的交易成本

交易並行化是 Solana、Aptos 等 Layer1 常用的提高吞吐量的方式;但交易並行化對於 Sei Network 而言卻又另外一層含義

Sei Network 與 DyDx 的 V4 版本一樣將訂單簿的匹配引擎置於驗證者節點,每個驗證者都需要維持一個 mempool

當任一驗證者被挑選為區塊提議者時,其需要直接通過內建的匹配引擎撮合交易,並提議區塊。對於 DyDx 而言,該 mempool 只存在來自 DyDx 的交易;而對於 Sei Network 而言,由於其 layer1 網路的本質,存於 mempool 的交易來自於 Sei 上的各種協議。這些來自於不同協議的交易大多數都是互不相關的;如果仍然實行序列,Sei 的各類訂單簿協議則處於搶奪區塊空間的競爭狀態,不利於整體生態的發展。

因此總結來看,Sei 的並行化設計其實是為了讓 Sei 上的專案可以互不干擾的執行,同時也增加了系統的吞吐量

交易並行化會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交易的互相關聯,互相關聯的交易只能通過交易的序列實現。比如 NFT 的 mint 過程需要保證被 mint 的 NFT 沒有被充分 mint,因此只能序列進行(Ex. Azuki 編號排列)

因此如何區分獨立交易和關聯交易則是交易並行系統需要解決的問題。UTXO 模型是實現並行交易常用的方式之一,而 Sei 則是採用的 DAG (有向無環圖)技術來實現。DAG 其實可以簡單理解為一根帶有方向的折線,折線連線處即為每筆交易,與該交易相連的兩個交易則為此筆交易的關聯交易。

Sei 會為全網的所有交易都設定一個 DAG,用於識別關聯交易。

Fig 6. Block Processing with and without Parallelization

MEV Prevention 、Order Bundling and Oracle Pricing

Sei 的 MEV Prevention 功能主要是防止區塊提議者在撮合交易並構建區塊時惡意提取 MEV,實現的方式則是通過 Batch Auction 實現的。

Batch Auction 是 Cowswap 在解決 AMM 交易面臨的 MEV 問題給出的解決方法。其將一段時間內的同類型的交易打包成 Batch 並統一執行,該 Batch 內的所有交易不存在執行的先後順序並且具有相同的執行價格,因此也就避免了 frontrunning 的出現。

Order Bunding 則是面向做市商設計的機制,做市商可以通過一筆交易更新所有訂單簿的狀態,而不是逐個進行,這意味著做市商可以低成本迅速的調整自己在不同訂單簿的風險倉位。

在預言機方面,Sei 內建了一個預言機系統,提供生態內資產價格的報價服務;其主要實現方式是將預言機的價格報價引入到共識過程中。 在每個區塊生成時,所有的驗證者都需要給出自己對於資產價格的報價,並就報價達成共識。因此整個 Sei 的資產價格在每一個區塊時間內都會得以更新。

生態版圖

Fig 7. Sei Network Ecosystem

Sei 上的 DEX :兼顧高效能與低成本

Sei 的優勢領域之一在於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一般而言, DEX 很容易受到區塊鏈效能問題的影響。當單位時間內的交易數量激增時,DEX 由於區塊鏈擁堵而面臨的問題將變得更加突出。

Sei 則為上述市場提出了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其引入了一個鏈上匹配引擎,通過利用其快速確定性、高吞吐量和低交易成本的特點,使交易在鏈上的發生變得更加高效。這對於去中心化交易所而言意味著更好的效能和更低的交易成本,使它們有可能成為中心化交易所更具競爭力的替代品。


團隊成員

  • Jay Jog 和 Jeff Feng
  • Robinhood、Airbnb 等傳統網路公司的高級工程師
  • Cosmos 生態上的加密 OG
  • 高盛、投資機構以及有著豐富傳統科技經驗的交易員。
  • 色佬(沒)

代幣分配 Token Distribution

  • 代幣名稱:SEI
  • 代幣總量:10,000,000,000 SEI(100億)
  • 初始流通量:1,800,000,000 SEI(代幣總量的 18%;18億)
  • 挖礦總量:300,000,000 SEI(代幣總量的 3%;3億)
Fig 8. Sei Token Distribution

Fig 9. Sei Token Distribution

Fig 10. Sei Token Release Schedule


Binance Launchpad

活動說明 Launchpad Intro

幣安現已上線第 36 期新幣挖礦項目 – Sei,一個優化數字資產交易的第一層區塊鏈。

用戶可以在 2023/08/02 08:00(東八區時間)後在 Launchpad網站 將BNB、TUSD、FDUSD 投入到 SEI 挖礦池中獲得 SEI 獎勵,SEI 共計可挖礦 30 天。

網站預計將於此公告的大約五小時後,挖礦活動開放前更新。

幣安將於2023/08/15 20:00(東八區時間)上市 Sei(SEI),並開通 SEI/BTC、SEI/USDT、SEI/BNB 交易市場,適用「 種子標籤 」 交易規則。

活動規則 Launchpad Rules

  • 限制條款:需 KYC
  • 挖礦總數量:
    • BNB 質押礦池:240,000,000 SEI(2.4億)
    • TUSD 質押礦池:45,000,000 SEI(4.5億)
    • FDUSD 質押礦池:15,000,000 SEI(1.5億)
  • 個人每小時挖礦硬頂:
    • BNB 質押礦池:33,333.33 SEI
    • TUSD 質押礦池:6,250 SEI
    • FDUSD 質押礦池:2,083.33 SEI
  • 幣安將每小時對用戶持倉與挖礦池的總持倉數據隨機進行「 多次快照 」,以計算用戶每小時平均持倉併計算挖礦獎勵;
  • 用戶可以隨時將挖到的代幣(每小時更新獎勵數量)領取到現貨賬戶中;
  • 每個挖礦池的年化收益與總持倉數據將實時更新;
  • 每個挖礦池單獨計算年化收益,用戶可以將代幣靈活分配到對應挖礦池中,但不支持一幣多挖;
  • 用戶可以隨時將某個挖礦池中的代幣贖回並轉移至其它挖礦池;
  • 挖礦池中的代幣被全部挖完後,參與挖礦的資產以及尚未領取的代幣都將自動返回到用戶現貨賬戶中;
  • 幣安 BNB 收益池將支持本期 SEI 新幣挖礦。用戶在 BNB 收益池中的 BNB 將自動參與 SEI 新幣挖礦。 SEI 獎勵將於每日發放至用戶的現貨錢包;
  • 當有多個新幣挖礦項目同時進行,若無特別說明,用戶在 BNB 收益池中的 BNB 將被平均分配至多個新幣挖礦項目;
  • 轉入挖礦池中的 BNB 仍將享受 BNB 的標準權益的「 持倉統計 」,比如空投、Launchpad 持倉統計、VIP 權益等。

新幣挖礦 Launchpool

Fig 11. Sei Launchpool

Fig 12. Sei Launchpool Excel

關於 Binance Launchpad 個人看法

大概試算了一下,從融資價格、對標公鏈抓上下值跟經驗來說,目前 SEI 的價格落在 1-3U 個人覺得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抓了平均值 2U,那各位如果投入 BNB 的回報比是最好的(假定 BNB 在漲跌幅於 5% 以內),可以獲得約莫 10-15% 的報酬。

Fig 12. 欄位從上至下依序為:

  • 挖礦池總發行量
  • 每日挖礦量
  • 截稿前質押數量
  • 單顆每日分配量
  • 單顆價值
  • 假定質押 240 USD 等值的質押幣種
  • 「假定質押 240 USD 等值的質押幣種」後的分配量
  • 「假定上架後的單顆價格為 2U」的分配價值
  • 挖礦結束後分配價值

從 Fig 12. 可以明顯看出在以下玩法的風險:

  • BNB 下跌風險(若 BNB 可以等值做空則考慮資金費率)
  • TUSD 質押數量飆升 → 預期收益降低
  • FDUSD 質押數量飆升 → 預期收益降低

幣安新功能 – Seed & Monitoring

Fig 13. Binance 市場概覽 – Monitoring(監控代幣)

Fig 14. Binance 市場概覽 – Seed(種子代幣)

在看這次 Sei 上架的幣安新聞稿時,在上面提及到種子代幣後稍微研究後發現這個市場概覽的新功能,雖然評定方式跟判別方式可能有待商榷,但可以稍微了解一下:

  • Monitoring(監控代幣):波動風險比 種子代幣 高。
  • Seed(種子代幣):波動風險 比 一般代幣 高。

可以很快速的去評斷市場對於該代幣的評級,有點像是一些 TokenInsight 的看法,可以去做研究。


結語

個人對於公鏈的評級相對嚴苛,尤其針對 Layer 1 的部分,自己本身不是技術人員,在對於技術上的描述僅於對區塊鏈技術的普遍認識,在此背景的前提下,區塊鏈交易的改變、透過 SDK 以及共識協議都相當符合革新的角度,不是改變現況,而是就現況去進行優化的想法

而在長期投資方面則需要一個比較時間驗證及後續主網上線後的數據評斷,但短期投資可透過幣安活動進行參與。


Reference

Website:https://www.sei.io/

Whitepaper:https://github.com/sei-protocol/sei-chain/blob/master/whitepaper/Sei_Whitepaper.pdf

Twitter:https://twitter.com/SeiNetwork

Discord:https://discord.gg/sei

Blog:https://blog.sei.io/

資料來源:


學習討論群組

親愛的讀者,你可能在思考:「這些深入的分析方法和珍貴的資料分享,我要到哪裡去學習和看到?」

不必再四處尋找! 除了我們網站優質的內容外,也邀請想學習投資加密貨幣和加密貨幣的朋友加入我們「DA 交易者聯盟」VIP 群組,裡頭有許多熱心的交易者一同交流討論。

點擊傳送門填寫表單吧!🔗 https://datatw.io/vip/ 一旦通過審核,你將能加入這個加密貨幣最歡樂、優質的社群!

動動你的手指,跟著我們踏上精彩的投資學習之旅吧!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