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前言
隨著上半年空投熱潮的結束,目前市場上對於空投討論已經降溫不少。而在加密貨幣的空投產業發展中,積分制佔據了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積分制的設計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在籌碼的博弈中,發揮了相對中庸的用途。
從項目方的角度出發,需要設計出一套能夠在短期吸引用戶,但又要權衡長期發展並增加黏著度與續留用戶的玩法,積分制是在適合不不過的。透過積分活動可以有效吸引用戶的注意力,並搜集資金進入其生態體系,促進項目的正成長。而從用戶的角度出發,在考量資金利用率、手續費成本、時間成本、沉沒成本等等因素後,積分制確實是一個潛在的有利機會,去博取更多額外的報酬,達成更好的盈虧比投資,並活用閒置資金。
但是積分制的發展並非一朝一夕促成,也不是許多項目一開始就願意使用積分制來建構自己的用戶客群。另外在積分制的分類上也分為鏈上與鏈下的差異。本系列分為上下兩篇文章,本文將優先探討傳統的鏈下積分制的發展脈絡與前景,並簡單分析其優缺點進行比較。
早期的獎勵機制
回顧早期的加密貨幣獎勵機制,最大的特色在於簡易、門檻低、快速回報。從 2017 年 ICO 開始時,由於用戶數少加上底層技術發展尚未到位,並且當初的大多數是以短期 pump 為主。因此許多的項目並不像今天需要太多繁雜的交互機制,只需要最簡單的持幣地址即可獲得對應的空投獎勵。簡單的同時,帶來了早期大量的紅利,卻也是造成項目無法長期發展的根本原因之一,因為沒有人想要長期持有,拿到就是迅速拋售。
進入 2020 Defi summer 後,由 AAVE 與 Compound 推出的鏈上流動性挖礦,為去中心化金融注入新的玩法與活水,卻也造就了挖提賣的現象。直到 2020 9月, Uniswap 推出了大規模的空投獎勵,數十萬個帳號,只要使用過 Uniswap,就會直接獲得 400 枚代幣空投。空投過後每個 UNI 最高漲至 45 美元,相當於只要使用過一次 UNI 的交互操作,就能獲得價值 2 萬美元的豐厚空投。也是直到這次的活動,才將代幣與交互機制的操作奠定了未來許多項目的空投規則。
積分制的盛行
積分制的本質
積分是一種類似於數位化獎勵系統的概念,通常用於激勵用戶在特定平台或生態系統中的參與行為。用戶可以通過完成特定任務、參與活動、購買產品或服務等方式獲取積分,作為其參與和貢獻的回報。
積分類似於貨幣,但通常不具備法定貨幣的通用性,往往只能在特定平台或系統內使用。積分的使用範圍可能包括兌換商品、服務、優惠券、抽獎機會,或是在區塊鏈領域用於兌換代幣或其他數位資產。
傳統在 WEB2 的積分,如航空公司的哩程累積、LINE points 搭配信用卡的消費累積點數,都是積分制的形式呈現。但在加密貨幣和區塊鏈領域,由於擁有積分轉換代幣的潛力,以及更多的靈活性,因此積分本身常用於獎勵用戶參與平台活動,如交易、質押、推廣等。這種機制不僅能夠激勵用戶積極參與,還可以幫助平台提升用戶黏性,擴大社區規模,並促進生態系統的發展。
不過若是以積分轉換代幣的前提,需要謹慎考慮代幣的各種面向,例如代幣的通縮通脹機制、代幣的功用、分配、TGE 時程等等。如此才能確保積分的累積是搭配到合適以及有前景的代幣。
Blur 與 Tensor 的帶動
而自從 Galxe 等綜合性的任務平台出現後,更加強了積分制與交互的結合。 在項目部分,2022 年的 Tensor 與 Blur 算是引領了積分制盛行的兩個重要項目。Tensor是在 Solana 的聚合 NFT 市場。2022 年 9 月,Tensor 團隊推出了積分計劃,如果用戶在 NFT 交易量中達到至少 500 SOL 並且沒有參與其他不正常的交易形式來增加交易量,可以在 Tensor 積分計劃的第一季中獲得積分。第 1 季於 2023 年 3 月 6 日結束,符合條件的用戶可以用積分兌換 Tensor 團隊發行的 Tensorians NFT。而後 Tensor 又陸續推出了第二至第四季的積分計劃,並且加入了忠誠度、推薦碼,以及取消查看積分累積等等的措施。
Tensor 日交易量與積分制時間線(source)
Blur 是在 2022 年末推出的 NFT 市場,主打聚合性質的交易平台,並將重點客群放在專業交易員或是巨鯨大戶,推出了不少特色功能,如區分交易員模式與收藏家模式的介面設計,更好的分流出不同用戶群。另外還有在條件下可以達成的零交易費用,以及最重要的空投獎勵積分制度。種種原因讓 Blur 在極短的時間內便超越了 OpenSea,奪下了 NFT 市場最高的市佔率,雖然依照數據統計來看,目前 OpenSea 的交易者比較多,但在 Ethereum 上的日交易量、周交易量、交易筆數來看, Blur 超越了 OpenSea 很大的份額。
而 Blur 的積分制同樣分為一到三季,其獨特的積分獎勵機制,通過獎勵用戶特定積分,這些積分可以用於兌換空投代幣或其他獎勵。Blur 的積分制促使用戶通過交易、競價等行為參與平台的活動,以獲得更多積分,從而引發了用戶的積極參與和關注,確實達到了提高用戶信心、延長項目生存週期與實用性的三個特點。
Blur 與 Tensor 的積分制帶動了其他加密貨幣項目和平台採用類似的積分獎勵機制。通過這種方式,項目方不僅能夠吸引新用戶,還能激勵現有用戶持續參與,從而增強用戶的忠誠度和活躍度。
鏈下積分的爭議
儘管積分制看似對項目方助益非常大,但檢視過往的案例,其實引起了許多爭議。筆者將這些問題綜合性的統整為兩大狀況,分別是老鼠倉、本多終勝的大戶遊戲。
老鼠倉
老鼠倉的本質其實就是另類的內線交易,通常指掌握內部消息的特定人士,如項目團隊成員、早期投資者等等,在重要的空投活動或是代幣發行之前,通過提前購入、存入資金等等操作,獲取大量代幣,並在空投或代幣上線後快速拋售,獲取短期利益的行為。
這種行為往往對普通用戶不公平,因為普通用戶並不會知道內幕消息,只能在公開市場上操作。老鼠倉行為可能導致代幣發行後的市場價格波動更劇烈,也會損害項目的聲譽,破壞社區的信任。
以今年較大型的項目來說,IO.NET,ETHERFI,EIGENLAYER,BLAST 都曾發生過此類問題,當中包含積分數據計算錯誤、積分真實性質疑、積分規則不透明、大戶提前轉移資金預知積分活動發生等等。因此,項目方應當採取措施來防止這種行為,例如設置鎖倉期、限制團隊持有的代幣在一定時間內不能交易等等,盡可能防止代幣空投後老鼠倉帶來的劇烈影響。
本多終勝的大戶遊戲
由於現今的積分制多是以存入的資金體量和時間長度來計算,大戶的資金實力可形成了單方面的壟斷,讓這些積分更像是為了資本豐厚的大戶打造了專屬的遊樂場。好比在 EigenLayer 的空投中,孫哥孫宇晨一個人的 EIGEN 空投數量就有 355 萬個,而第一季空投總數量為 8,350 萬枚,其個人佔比就高達 4.26%。基本上沒有為了真實的用戶,同時也是佔據多數的散戶,創造一個好的盈利空間與環境。
除了上述的兩點問題,積分制若是沒有設計得當,往往會讓參與者的投入與收穫不成正比,對項目反而會造成長期的傷害。此外還營造了虛假的蓬勃發展,用戶只為了潛在的空投而非延長運營時間。例如前陣子鬧得轟轟烈烈的 LayerZero 就在空投結束後交易量下降了 95% 。這類嚕完就跑的現象,很明顯就是根源於用戶黏著度不夠的狀況。這也顯現了設計出一套合理的積分制度是相當重要的事。
合理的積分制設計
1. 透明化與上鏈
- 積分上鏈:將積分系統的數據上鏈,使得積分的發行、分配和使用過程透明公開。這樣可以防止項目方任意調整積分規則,避免虛假帳戶和虛假積分的出現,增強用戶對項目方的信任。
- 第三方監督:引入第三方監督平台來監控積分的發行和分配過程,確保所有操作的公開性和透明度,防止內部人員進行老鼠倉操作。
2. 設計合理的獎勵機制
- 差異化權重:針對不同的用戶行為設置不同的積分獎勵權重。對於資金投入較大的用戶和參與度高的普通用戶應該有不同的獎勵分配,以避免過度獎勵大戶,忽視長尾用戶的參與。
- 行為導向:獎勵應以鼓勵產品使用為導向,而非單純鼓勵積分的累積。確保積分計畫能夠吸引用戶回到平台使用產品,而不是僅僅追求積分累積或空投。
3. 豐富的使用場景
- 多樣化用途:積分不應該僅限於空投和兌換代幣。可以設計用於享受產品折扣、獲得產品福利、參與平台治理等多種場景,從而提高用戶對積分的需求和積極性。
- 參與平台治理:將積分與平台治理權或項目所有權掛鉤,讓用戶的積分不僅僅是一種消費工具,還可以對平台的未來發展產生實質性影響,增加用戶的黏性和忠誠度。
4. 防範投機行為
- 限制投機:設計明確的積分使用場景來降低投機者參與的風險,例如將積分用於平台內部消費或作為禮物贈送,從而防止積分被純粹的投機行為所利用。
- 動態調整機制:根據市場和用戶行為的變化,動態調整積分分配和使用規則,確保積分系統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和用戶期待。
結論
本文回顧了區塊鏈早期的積分獎勵機制,並探討積分的定義以及其相關的盛行、爭議、前景等等,幫助讀者有更全面的認知。而未來 WEB3 的各類項目積分或許也將從鏈下積分的形式全面發展成鏈上積分的型態,打造更加透明的環境與空間。本系列的下篇將以鏈上積分為主軸進行探討,建立完整的架構。
學習討論群組
親愛的讀者,你可能在思考:「這些深入的分析方法和珍貴的資料分享,我要到哪裡去學習和看到?」
不必再四處尋找! 除了我們網站優質的內容外,也邀請想學習投資加密貨幣和加密貨幣的朋友加入我們「DA 交易者聯盟」VIP 群組,裡頭有許多熱心的交易者一同交流討論。
註冊完交易所後,點擊傳送門填寫表單吧!🔗 https://datatw.io/vip-dastudio/ 一旦通過審核,你將能加入這個加密貨幣最歡樂、優質的社群!
動動你的手指,跟著我們踏上精彩的投資學習之旅吧!
DA Capital —— 串連起現實與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