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經濟

新世代貨幣戰爭?美國比特幣戰略儲備計畫的機遇與風險

新世代貨幣戰爭?美國比特幣儲備計畫的機遇與風險

前言

2024 年 7 月 ,美國懷俄明州參議員 Cynthia Lummis 正式提出「比特幣法案」(BITCOIN Act)的提案,提案內容要求美國財政部與聯準會在未來 5 年內購入 100 萬枚比特幣,並持有至少 20 年。即將上任的川普政府對此也表態可能支持並建立比特幣戰略儲備。而在大西洋彼岸,德國前財政部長 Christian Lindner 也於 12 月底呼籲歐洲央行和德國央行將比特幣納入準備金,顯示這股將比特幣納入國家儲備的趨勢正在全球蔓延。

不過這個看似前衛的政策背後,涵蓋著什麼樣的優點與缺點?在地緣政治局勢日趨緊張、全球經濟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下,比特幣真的有機會成為國家儲備的新選項?本文將對此進行相關討論。


比特幣作為戰略儲備的優勢

1.潛在抗通膨工具

比特幣本身的稀缺性以及價格表現,讓它在當前全球經濟環境下展現出潛在的抗通膨特性,不過這項特性是需要從幾個數據去佐證。第一,從 2014 年 10 月到 2024 年 11 月,比特幣價格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呈現高達 81.1% 的相關性。

比特幣幣價與 CPI 走勢對比圖

比特幣幣價與 CPI 走勢對比圖(Source:Evaluating Bitcoin and Layer-1 Cryptocurrencies for a U.S. Strategic Reserve: Opportunities and Risks)

不過與 CPI 呈現高度關聯性只是最初步的表象之一,第二步可以從更精確的模型做檢視。根據 Choi 與 Shin(2022)的研究,比特幣確實展現出抗通貨膨脹的特性,但其作用機制與傳統的黃金等避險資產有所不同。研究團隊透過向量自迴歸模型進行實證分析,發現當經濟面臨通膨衝擊時,比特幣價格會呈現顯著的上漲反應。這個特徵除了出現在使用市場 5 年期通膨預期作為指標時,就連採用更直接的高頻線上物價指數(OPI)進行驗證,也得到了相同的結果。

當研究人員比較黃金的表現時,發現黃金價格對通膨衝擊的反應並不明顯。進一步的方差分解(Variance Decomposition)分析顯示通膨預期的變化能解釋比特幣價格波動的相當大一部分,但對黃金價格的影響卻相對有限。暗示了比特幣可能是透過不同於傳統避險資產的機制來對抗通膨。

比特幣和黃金價格的反應:基準模型

比特幣和黃金價格的反應:基準模型(Source:Bitcoin: An inflation hedge but not a safe haven)

雖然比特幣展現出抗通膨的特性,但它並不具備避險資產的特質。當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上升時,比特幣價格也是會下跌。所以在市場動盪時期,可能無法為投資組合提供應有的保護。但作爲戰略儲備的考量,自然不能忽視潛在抗通膨的優點。

2.增值潛力

從 2020 年底到 2024 年底的四年間,比特幣的年複合成長率(CAGR)達 61.7%,遠高於黃金的 10.3% 和石油的 4.0%。考慮到比特幣的高波動性(年化標準差為 68.1%,相較於黃金的 14.3% 和石油的 41.8%),這塊的長期增值潛力對於國家的戰略儲備來說依舊是很大的優勢。

比特幣與黃金、石油近四年表現比較

比特幣與黃金、石油近四年表現比較(Data Source:Yahoo Finance)

此外,相較於黃金需要實體儲存和運輸,以及石油易受地緣政治影響的特性,比特幣的數位性質和去中心化特徵讓它有獨特的優勢。加上比特幣的可攜性和即時轉移特性,在國際支付和價值儲存方面展現出傳統儲備資產所不具備的靈活性。

其他的優勢像是確立美國數位資產在全球的領先地位、比特幣日均交易量與主要儲備資產相當、24/7全天候交易等等的特性,也會是很好的考量角度。


潛在風險與挑戰

1.價格波動帶來的不確定性

比特幣的高波動性還是不可忽視的風險之一,除了上述提到的比特幣年化標準差為 68.1% 外,還可以從幾個數據去評估比特幣的波動性。過去十年,比特幣數的日均波動率達到 3.63%,遠超過傳統金融市場的波動水準。這種高波動性並非隨機分布,而是呈現出明顯的群聚特徵——動盪時期往往相互連結,形成持續的高波動階段。

深入觀察比特幣的報酬分布,偏態係數為 -0.12。微弱的負偏度顯示上漲和下跌的機會相當,但下跌的幅度往往略大於上漲。而分布的高峰度高達 7.59,遠超常態分布的基準值 3,反映出比特幣市場時常出現極端價格變動。

風險度量方面,在 95% 的置信水準下,單日最大可能損失(VaR)為 5.59%,而當損失超過這個門檻時,平均跌幅(CVaR)更達到 8.47%。最大回撤的部分,在 2017 年 12 月到 2018 年 12 月期間,比特幣經歷了高達 83% 的回撤,相比之下,黃金在過去 50 年最大的回撤是 86%(1980-2001 年間)。鑑於這幾個數據的佐證,比特幣這種高度的波動性可能對國家儲備的穩定性造成威脅。

四項評估比特幣過去十年波動性的統計數據

四項評估比特幣過去十年波動性的統計數據(Data Source:Yahoo Finance)

 2.貨幣政策工具整合問題

在探討比特幣納入國家儲備的可行性時,一個核心問題浮現:比特幣的去中心化特性如何與傳統的貨幣政策工具相互配合?這個問題不但是技術層面的整合,更涉及央行貨幣政策執行效率的根本性挑戰。

首先,比特幣的固定供應上限與央行的貨幣供給調控形成根本矛盾。當央行需要透過擴張性貨幣政策來應對經濟衰退時,比特幣的供給限制(總量限制在 2,100 萬枚)可能會削弱政策效果。在 2020-2024 年的數據中,比特幣與美國公債呈現 -0.03 的負相關性,這反映出比特幣可能與傳統貨幣政策工具產生對抗效應。

其次,比特幣的高波動性也會讓央行的資產負債管理變得棘手。當央行需要透過公開市場操作來調節市場流動性時,比特幣價格的劇烈波動可能會干擾政策信號的傳遞。

第三,在危機時刻,比特幣的流動性特徵可能與央行的緊急流動性支援功能相衝突。雖然比特幣市場的日均交易量已達到數百億美元規模,但在市場壓力下,其流動性可能迅速枯竭。2023 年矽谷銀行事件中,當時就觀察到比特幣在短期內出現流動性緊縮的現象,凸顯了在系統性風險事件中,比特幣可能無法完全替代傳統貨幣政策工具的功能。

從長遠來看,比特幣與貨幣政策工具的整合需要創新的制度設計。一個可能的方向是發展新型的金融衍生品,讓央行能更靈活地管理比特幣部位,同時維持傳統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除此之外,比特幣還有監管框架不確定、市場操縱、環境永續性以及技術與安全等等的問題,在國家正式採用之前都需要進行多個面向的風險評估。


政策建議

較好的方式可能是採取分階段的方式建立比特幣儲備,類似於 CBDC 現行的實驗模式。先從小規模試點開始,再逐步擴大規模。這種方式可以降低風險,並累積政府針對國家戰略儲備的新型態資產管理經驗。

央行也可以採取「分層儲備管理」策略,將比特幣納入策略性長期持有的儲備組合,而非作為日常貨幣政策操作的工具。這種方法可以在保持政策靈活性的同時,享受比特幣作為數位黃金的潛在收益。

另外從多元化去降低風險,讓比特幣作為更廣泛的儲備資產組合中的一部分而不是佔大頭,配合黃金、石油等傳統儲備資產,實現風險分散。甚至也可能考慮以其他 Layer1 的資產標的進行混合配置。


結論

比特幣確實展現出獨特的優勢:其與通膨的高度相關性(81.1%)、優異的長期增值表現(61.7% CAGR)以及數位時代特有的高效率交易特性,都使其成為極具吸引力的選項。不過高度的波動率、與貨幣政策工具的整合困難、以及在市場壓力下的流動性風險也不容忽視。

或許比特幣不應被視為傳統儲備資產的替代品,而是補充品。就像 20 世紀石油與黃金共同構築了國家儲備的雙支柱,21 世紀的國家儲備體系同樣需要在數位資產與傳統資產之間取得平衡。採取分層管理、漸進試點、多元配置的策略,將能讓各類資產的優勢相輔相成,建立起更富韌性的儲備體系。

更深層來看,參議員的提案與各國政府的積極回應,反映出在數位經濟時代,國家戰略儲備的定義可能正在發生根本性的改變。不只是資產選擇的轉變,更是國家競爭力在數位時代的重新定位。率先建立起完善的數位資產儲備體系的國家,很可能在未來的國際金融體系中佔據優勢地位。但是在保持開放創新態度的同時,謹慎評估和管控各類風險,找到傳統金融穩定性與數位創新之間的最佳平衡點。

附註:關於比特幣抗通膨的特性學術界目前還有爭議,正反兩派的論述皆有,因此文中強調比特幣為「潛在」的抗通膨工具。

本報告僅供資訊分享之用,內容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決策依據。文中所引用的數據、分析與觀點均基於作者的研究與公開來源,可能存在不確定性或隨時變動的情況。讀者應根據自身情況及風險承受能力,審慎進行投資判斷。如需進一步指導,建議尋求專業顧問意見。


學習討論群組

親愛的讀者,你可能在思考:「這些深入的分析方法和珍貴的資料分享,我要到哪裡去學習和看到?」

不必再四處尋找! 除了 DA Labs 網站優質的內容外,也邀請想學習學習金融科技、區塊鏈/加密貨幣的朋友加入我們「DA 交易者聯盟」LINE 與 Telegram 群組。群組內有各個領域的專業講師和交易者,每日不停歇地討論市場資訊。

動動你的手指,跟著我們踏上精彩的投資學習之旅吧!

DA Capital —— 串連起現實與不可能。